说到“疯子”设计师MartinJochman 可能大部分人都不太了解 但一说迪拜帆船酒店 大概很多人都能“哦~”一下 Martin曾参与设计过上面这个“建筑史上的奇迹” 而他主创设计的和我们更相关的奇迹 上海佘山世茂深坑酒店 预计明年就要在一个深80米的坑里正式开业了 被誉为“世界工程奇迹” 入选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人类伟大工程巡礼” 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豪华酒店 也是全球第一个深坑酒店 起初,看到这个有望成为世界人工坑内海拔最低的酒店时,跟大多数读者的反应一致,这样的地貌环境万一遇上强台风、暴雨天,发生洪涝、泥石流,或者再来个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该怎么办?然而仔细调查后发现,我们低估了中国建筑队的实力。为了应付各种难题,他们在建造过程中早就展开了无穷的想象力,其中竟有近一半工程都是新发明的“黑科技”。而深坑酒店“反向施工”的建造难度,不仅在国内是首例,在国际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也被称作“世界建筑奇迹”。 还没建成,就好像已经被钦定了一身成就 然而直到央视特摄的深坑酒店纪录片播出 很多人才知道为了达到并维持这些成就不崩 有多少人在背后默默努力 其实这个坑本身并不是什么光荣的代表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这里采石 把挖走的石头全拿去建了碉堡 留下个丑丑的大坑在这片土地上 战争过去,它成了二战遗址 也成了所谓的“佘山国家公园南侧的‘环境伤疤’” “让酒店的存在弥合自然创伤” 这就是深坑酒店的建筑初衷 设计师们拼命撸袖子想办法 花了7年时间不断调整、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 终于让Martin的“疯狂的设计”能被真正落实 担子紧接着被交到了施工团队手里 不同于以往的从下往上建 这次是要从地面往深坑下建 这样的“反向施工”不仅在国内 在国际上都算是先例 难施工,是团队所有人都知道要面对的事实 只是没想到 刚一开工,大家就差点扑在了“进场”问题上 当时,那条供人上下坑的Z字形栈道 每次只能走12个人 而高峰期的工作人员有多人 也就是说可能有人8点钟上班开始等下坑 到了中午12点下班还没能走到坑底 一般这种情况是可以给工人搭建电梯的 但这个想法在这里却有点无法实施 山壁不是垂直的 电梯“轿厢”也就不能靠在上面进行滑动 所以当务之急是找到垂直的立柱能让“轿厢”倚靠 右边红色部分就是轿厢 胆很大的年轻工程师立刻看上了 在工地随处可见的“塔吊” 就是这个东西 为了保证“塔吊”不会被轿厢拉晃甚至被拉断 从而影响搭乘人员的安全 团队里的“神算子”谢高华 用了一两个星期算出了拉力 然后按照结果 为塔身增加了两个拉杆作为稳固措施 再安上4个轿厢进行载人 升降机一次32人上下 多人的进场问题就解决了 好不容易终于把人送下了坑 又轮到另一位大佬——混凝土下得太慢了 工程所需的所有混凝土光靠传统的塔吊运送 以现在的施工速度和运载量 还要花10年才能完工 但离建筑的主体结构完成只有不到1年的时间了 于是工程师们又开了脑洞: 不如让混凝土“一溜到底”吧 “一溜到底”的设想示意图 想法很好,就是太天真! 石头从80多米高的地方垂直落下 都能在几毫米的钢板上砸个洞 更不要说是混凝土 直接就分崩离析不能用了 于是他们将直的管道变成了弯道 打算让混凝土缓冲下来 但暴露在外的混凝土会蒸发水分 到了管内的拐弯处就很容易凝结起来,堵住管道 重点是清理还很麻烦 可是管道设计已经改到不能再改了 还好,混凝土专家王桂玲站了出来 经验丰富的她带着团队开始研究混凝土 花了3个月做实验 终于得出了适合“一溜到底”的 砂石、水泥和添加物的完美配比 这下总算能把混凝土浇下去了 一口气还没舒完,承重的钢柱也有了问题 钢柱是由中空钢管填入混凝土而成 因为整体建筑是弯曲的 那么承重的钢柱也会是弯曲的 酒店设计图纸,整个呈弯曲状态 钢管一弯曲 在填混凝土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出现密度差异 而再细微的差异缺陷都会降低钢柱的承重能力 为了避免出现填充不过关的情况 每根钢柱都要通过密度测试 传统的密度检测方式 是靠老工人用榔头敲击钢柱来听声辨别 但这次需要检验的钢柱有根 靠老工人一根一根敲过去……也太慢了 “需要有人用更标准更规范的方法把它更新” 有人想到了可以用红外线探测 想法一级棒 但受气温等客观条件的影响 最后每根柱子每次测量的结果都不一样 这让负责监测的工程师危鼎都感到有点绝望 但他还是亲自带头 用时1年,推算上百次数据 找到了和密实度完全吻合的红外线参数 终于,这个钢筋铁骨能安全地矗立在巨坑中了 坑底的事情告一段 紧接着就是完成空中花园的搭建 多平方米,一个比足球场还要大的花园 按最初的设计 是只有一条“撑在地上的腿”做支撑的 但这样的“金鸡独立”怎么想都很不稳定 设计团队聚在一起头脑风暴后修改了方案 新增了另一条“腿”,让它搭在了岩壁上 然而这样的加固方案实施起来 对地基的稳定性要求会非常高 拥有“两条腿”的花园重心可是在岩壁上 但岩壁的岩石是破碎的 而且由于常年泡在水里 岩石内部都已经泡软了,别说做支撑 就算不动它,它自己都很容易发生坍塌 必须要找到坚硬的岩石做基石 于是工程师们又开始了一项项岩石测试 经历了无数次失败 终于找到了能承受百年内可能出现的 最高地震挤压力的超硬安山岩 以它为基石可以抵御50年一遇的地质灾害 地基问题解决,大帽子花园也终于可以开建了 数不清的难关轮番出现 再被工程师们一一破解 年4月,酒店主体结构终于喜迎封顶! 一直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