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认真听,今天要讲的故事跨越了半个

发布时间:2024/7/12 12:33:31   点击数:
时间流逝,光阴不回我们生活的国家、城市甚至是身边的一草一木都发生着变化可是,唯有我们对生活的追求对理想的执着融入我们的血液里一代一代的传承了下来三代乡村人努力打拼建家园叙述人:赵大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连海事大学也将迎来周年校庆历史悠久的大连海事大学代表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发展历程培养了大批航运事业的栋梁之才为振兴和发展国家航运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叫赵大维,大连海事大学一名大二学生,只是14亿中国人中的普通一员,我的家庭也是无数普通家庭中的一个。但从我的奶奶到我的父亲再到我,都与大连海事大学有着特别的情缘。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的奶奶在大连海事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任职;年恢复高考,我的爸爸考入大连海事大学电子工程系船舶无线电通讯专业;40年后,我沿着长辈的轨迹,步入大连海事大学,成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祖孙三代工作和求学的过程,见证着新中国的巨大变化,更见证着中国航海教育的进步与发展。漫长岁月与海大初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的奶奶刘纯玲在完成学业后,被分配到大连海运学院的马列主义教研室(政教科),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奶奶曾告诉过我:“这个政教科,就是海事大学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奶奶主要是在电子工程系教党史。奶奶的回忆中,在大连海运学院工作的日子,平淡而充实。左:第2排左起第3位:刘纯玲;中右:奶奶刘纯玲工作证。直到年,奶奶由于工作关系调离大连,她和海大的故事暂时画上了句号,但奶奶把传承的接力棒传到了爸爸的手上。燃情岁月在海大奋斗我的爸爸叫赵星。年,爸爸在农村插队,过了4年的插队生活。之后,他被选入大连石油七厂,从事化工生产工作。在工厂工作6年后,爸爸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年恢复高考。那时候爸爸还在工厂三班倒,时间不充裕,又因为只学到初二,底子并不好,重重困难阻碍着爸爸的升学之路。但他铁了心一定要考上大学,抓紧一切时间进行复习,终于以高于录取分数线1分的成绩,拿到了大连海事大学的通知书。爸爸赵星的毕业证爸爸十分喜欢无线电,便报了电子工程系船舶无线电通讯专业。船舶无线电通讯专业很难,特别是对于爸爸这样的“压线生”,爸爸深知这一点,于是在大学里十分刻苦,只要没课,爸爸都是在自习室拼命学习。当年的船舶无线电通讯专业就业前景特别好,爸爸一毕业就能包分配,完全不用愁找工作。在毕业后的几十年里,爸爸数十年如一日地投入到无线电方面的研究工作中,终于有所建树。如今,他不再是那个因为考了60分郁闷一下午的男孩,他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在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专注于交通行业通信规划研究、海岸电台和海事卫星地面站系统的设计。电航楼记录着我和爸爸在这里做实验的时光。我的奶奶在爸爸上大二的时候调离海事大学的工作岗位,这个时间节点很是巧妙,就像是接力一样,奶奶跑完了她的赛程,助跑一程,然后把接力棒交到爸爸的手上。岁月传承第三代海大人时光轮转,奶奶和爸爸先后离开海大,走向自己新的岗位,书写人生的新篇章,而我与海大的故事,在四十年后,才刚刚唱响。我第一次到大连海事大学时,年纪还很小,但到现在仍记得港湾广场中心的大帆船。那时候我坐在车上,路过大连海事大学,爸爸说,这是他大学读书的地方,我就趴在车窗一直看。那时候也不太懂“大学”是什么,只觉得这里特别神圣,就情不自禁地一直看着。在我的成长记忆中,爸爸常常提起自己在大学的日子,好吃的食堂、美丽的凌水河、青春的奋斗时光。我(赵大维)在大连海运学院的留影。年6月,我结束高考,报志愿时,选哪一座城市,去哪一所大学,读哪一个专业,每一个问题我心中都没有明确的答案。我向爸爸征求意见,他给我分析了大连海事大学的多种优势,又因为家庭与海事大学的情缘,最终我自豪地在志愿书上填上大连海事大学。家庭和海大的缘分延续了下去,大连海事大学年的历史里,也留下了我的痕迹。爸爸当年住过的三舍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今天的航教楼。岁月轮转,物是人非,当年爸爸住过的三舍已经拆了,摇身一变成为了今天的航教楼。而电航楼很幸运地几十年风雨不变,我和我的爸爸都在这里做过实验。百十年海大送走了多少海大人又迎接了多少新面孔数也数不清但在这无数人之中,有我们一家三代乡村人努力打拼建家园叙述人:王忠鹏我是个80后也是亲眼见证当代中国日渐发展崛起的一代回望祖国走过70年的风雨历程我们身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家的住房也经历着拾茅草房、瓦房、石头房、楼房的嬗变借来的三间茅草屋见证爷爷奶奶的相识相知上世纪四十年代,爷爷19岁,在大连造船厂跟师傅学铆工。白天爷爷跟师傅学看图放样,晚上就手绘图纸,设计胎具。对待工作,他总是一丝不苟,干起活来也是有模有样。没用几年时间,爷爷学到一身好手艺,回到家乡大展身手。恰巧奶奶的大伯与爷爷认识,觉得这个小伙是个“潜力股”,就将奶奶介绍给了爷爷。爷爷带着奶奶来到了现旅顺开发区夏家村,到了家后,来自长海县的奶奶认定了爷爷这个“潜力股”,当时,爷爷的大伯在大连上班,家中的房子没有人住,爷爷借了他的三间茅草屋和奶奶结婚了。我家老房子的照片茅草屋当然比不上大瓦房,进入雨季家里便成了“水帘洞”。那年夏天,爷爷奶奶到城里的亲戚家住了几天。连日的阴雨天过后,待他们到家时,屋内的水眼瞅着就要与锅底洞平齐了。爷爷奶奶用铁锨在屋内的不同角落挖几个大点的坑,让雨水顺势流淌到坑内,再用盆把水舀到屋外去。有了这次经验教训后,屋里的这几个坑就这么一直保留到雨季结束。夏天,奶奶都要从山上割来一些青蒿类的野草。天好时,将草摆到院中央暴晒,可一旦下雨收不及时,家里只能用湿草做饭了,几次下来,奶奶差点让那烟熏火燎味呛死。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爷爷奶奶养成了夏天吃凉饭的习惯。冬天相比夏天能好过一些,但也是骨子里透着寒气。对于过惯农村生活的奶奶来说,早已“习惯”了茅草屋夏热冬冷的生活。爷爷奶奶亲自动手茅草屋变瓦房60年代初期,在借来的房子里生活总不是长久之计。爷爷奶奶经过商量后,他们狠下心来将积攒多年的元钱拿了出来,将爷爷大伯的那三间茅草屋买了下来。这时,我的大姑、大伯、父亲、二姑相继出生,茅草屋也早已不能满足家人的需要。爷爷和奶奶打算自己动手盖房子。开春后,爷爷奶奶自己动手将茅草房拆掉。在隋家村找来三个瓦匠,和本村的一个木匠在旧址上盖起了房子。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为了省钱,爷爷既要赶马车,又要和奶奶当装卸工,去邻村买檩子、瓦片。奶奶自己动手制作房屋檩子的铺盖板。我的父辈们也不闲着,他们来到经过雨水冲刷的山下、河边、水道沟等地寻找砂子,然后用筐抬回来、铁网筛好,留作抹墙用。瓦匠干脆就地取材,将原本拆下来的石头,又充分利用起来。断断续续忙了近一个月时间,爷爷的新房子也就盖好了。看着茅草房转眼变成了崭新的瓦房,入住的第一个晚上,全家人都彻夜难眠了。父亲也是能工巧匠建造出四间大瓦房80年代初期,父亲也年龄不小了,为了盖房子,父亲提早就开始做准备工作了。当时,父亲在生产队里负责凿石头。下班后,别人都回家了,父亲就另辟蹊径,去找石头多的地方钻炮眼、放雷管、炸石头,三到五天的时间,才能凑上一马车石头。由于担心房子直接盖在地上有潮气,父亲就在地上打了一米多高的石头地基,剩余的石头则用来垒院墙了。那时盖房热,谁家要是盖房,全村人都会搭上一把手。大姑父是个木匠,也是个能工巧匠,从放线、窗框到家具制作都是由他带着一帮人加工制作的。可以说,除了花点必要的建筑材料费,父亲盖房根本就没有花费一分钱工钱。年,我的父母经人介绍结婚了。母亲从双岛湾大甸子大队夏家村嫁到了这里,新婚当天,看到四间大瓦房矗立在一米多高的石头水泥基座上,娘家客人羡慕毁了。每次回到娘家时,村里人都夸母亲找到了个好婆家。柴火变燃气平房“升级”成楼房进入了新世纪,随着党的富民政策,我们家的生活条件也有了极大的改善提高。村里不少乡亲们都到城里买了楼房,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看着熟识的邻居们住进楼房的幸福模样,家人们也按捺不住,不久以后也在区内购买了楼房。相对平房,楼房给家人们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比平房干净了不少。在平房居住时,我可是家里当仁不让的火头军。老妈负责做饭,我就负责烧火。一次我在灶坑内引火,眼见火点燃了,燃烧的却并不充分。没过一会儿,房间里已是烟雾缭绕了,呛得我眼睛都流出来了,气也喘不过来。老妈匆忙将屋里屋外的窗户打开,再看烟筒,那冒烟速度远不及从门窗往外冒烟的速度……我和妻子在回迁房新婚当天合影如今,管道燃气已经取代了柴火时代,“靠风做饭”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除此之外,我们小区不仅有停车场,就在我们家附近还有广场和山体公园,绿化草坪、健身设备也是一应俱全。夜幕降临的时候,小区内的广场上是人流攒动,热闹非凡。尤其是到了夏天,广场更成了这些市民跳舞、扭秧歌、唠嗑的娱乐天堂。当然,喜欢安静的市民也经常去山体公园转一转,忙碌了一天,让身心在这里得到放松与舒展。听着长辈们断断续续讲述着当年爷爷奶奶、父辈们辛苦打拼建设家园的故事后再看看现在我们家居住条件的改善与提高若不是我也曾在平房生活过长辈们的心酸经历让我是不敢相信抚今追昔,我们家居住条件的改善是我们家生活质量提高的一种记录难道这不是我们国家这七十年日益发展强大的一个缩影吗?!“光阴流影”集结号我们邀请你一起记录这70年的“光阴流影”,什么最能代表你的、大连的、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也许只是一封信、一纸电报、一个书签,亦或是一桌饭菜、一套服装、一场婚礼,又或者是一张唱片、一盒录像带、一台缝纫机……我们期待你的影像、你的故事,有情最好,也很有趣!选择的过程,也在回望浮生,再见他们的“面庞”时,你会恍然,70年的缓缓时光,在回忆里长成故事。参与方式:请将你的照片和故事发送到邮箱dlrbzw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uohun123.com/fcgs/146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