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里长堤跨碧海,高集海峡变通途。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在海防前线厦门,国内首创在海中“抛石为堤”,基本上是靠人力手工完成的巨大规模工程。时至今日观之,都堪称为经典的“移山填海”奇迹工程。这在当时的艰苦生产建设环境下,海上建堤,就不得不用到海上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船只,来堪当“海上马车”的重任,据史料记载,厦门海堤建设投入了运输船只艘,交通用小舢板约50多条。海中建堤,这在当时是敌前工程异常艰辛和危险,成千上万名海堤建设者,在建设过程中,要与天斗与地斗与海斗还要与敌机斗,经过开采石材、路上抬运、板车运输和海上船运、抛石入海、理砌等工序,日夜轮转随潮汐作业,遇到特殊困难,工人们还得采取特殊的拼搏手段:有的用手挖海泥,手指甲都挖掉了;有的跳入齐腰深的海滩上推船……无论是采石工、搬运工还是船工等,他们发扬了群体力量,协作互助,传授技术蔚然成风。在不间断地开展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中,勇于技术革新,节约高效,其中创造如:海上一系列拖带法运输;抛石船快速、准确定位和快速抛石法等。在反空袭斗争中积极生产作业,发挥集体英雄主义精神,涌现出一大批海堤工程建设劳动模范,其中不乏船工先进生产者和先进班组。 饮水思源,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通过一组历史老照片,来还原这一段珍贵的历史片段,让为人民服务的“海堤精神”这座厦门建设史上第一座丰碑,永远印刻在人们记忆中,成为教育世世代代青少年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一个良好教材,为加快厦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一种内生精神动力。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福建人民万众一心建设了厦门“移山填海”工程,很好诠释了中华民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伟大精神。厦门人民为之骄傲和自豪。海堤运石船队一字摆开,投石断流。 追溯历史看闽南木帆船(福船) ↓↓↓ “厦门号”木帆船曾惊艳世界摘录来源:厦门党史方志、厦门日报 诞生于厦门港的“福船”98年前,一艘以“Amoy”(“厦门号”)命名的木质无动力帆船,从厦门港缓缓驶出,横跨太平洋,穿越大西洋。年5月到年6月,历时两年多时间,“厦门号”最终抵达美国纽约,完成了她一万八千英里的航海壮举,被美国媒体誉为“大西洋第一中式帆船”,让世界知道了一个名叫“Amoy”的厦门。 《“厦门号”的故事》中,作者詹朝霞在书中写道,“弯曲的台湾樟木让船体呈现出古典的弧度,产于福建深山的福杉让船板散发出东方的芬芳。铁钉和木梢将船体紧紧拼贴在一起,其间的缝隙被精制的桐油灰抹得严丝合缝,像水泥一样坚固。……”图说:参建厦门海堤的木质无动力帆船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 图片来源:厦门市档案馆 在过去,厦门与大陆之间对渡的运载工具,其中最为普遍的福建古帆船就是“福船”。厦门火车站立面浮雕还原海上建堤惊心动魄的场景 厦门海堤纪念公园其中一幅主题雕塑“科学创新团结奉献”还原了海中建堤的技术革新,展现了团结协作的群体像,彰显的是福建人民敢拼会赢的斗争精神。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自厦门海堤建成使用,将岛陆紧紧联接一起,厦门城市的历史,也从这里开启了新的一页……铭记,感恩!END★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撰稿、编辑:林建斌 审核:周朝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uohun123.com/fcmx/105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