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新景和珠水夜韵的标志性景点

发布时间:2023-10-30 16:24:16   点击数:

粤海关大楼,是其中一座。珠水之畔这座花了21万两白银建成、年奠基、年竣工的粤海关大楼,如今已过百岁,是中国历史最长的海关大楼。因着其楼顶那座硕大的钟楼,街坊们都更恩意称它为“大钟楼”。这座欧洲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当年是广州长堤商贸中心的地标,被视为广州近代西洋建筑的典范,也是现代“羊城新景”之一和“珠水夜韵”的标志性景点。

实际上,沿江西路上,自大钟楼一路向东,有不少与其外形风格相似的建筑,如广州邮务大楼、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但与这些建筑的水泥外墙不同的是大钟楼的外立面为石墙。因此,当其他建筑的外墙在岁月的浸染下渐渐氧化成灰褐色时,只有大钟楼的外墙还保持着乳白色,历久而弥新。

粤海关大门的顶部墙壁刻有“粵海关”三字。建筑首层为基座形式,由来自云南大理的大理石砌筑,结构为整体钢筋水泥,用大块麻石作基础,十分坚固建筑上层光滑的圆柱和饰以花饼的栏杄相间。正面外墙以花岗岩圆柱与条石镶砌,正面和东侧柱廊全部双柱,仿罗马爱奥尼式巨柱通贯二、三层,四层为罗马塔司干柱式。顶筑巴洛克风格穹隆顶的钟楼分两层,藏有制造与年、中国历史最长的英国制全机械传动式立钟。

大钟楼的墙面,正面为石背面为砖—其背面以清水红砖建造,饰以白线。与正面奢华典雅的石制外墙相比,红面白线、对比尤其强烈的红墙,别具古朴、含蓄之意趣。从粤海关大门进入,是黑白绿相间的走廊,尽头是白色浮雕墙壁衔接着的展厅。走进展厅,金漆写就的“粤海关”大字在黑色浮雕背景墙的映衬下,尽显历史厚重感。黑墙前是四根高大的柱子,接近天花板处,有曲线优美的浮雕与方形底座相连。底座是黑色的,柱子是米白的,整体氛围格外庄重典雅。博物馆里最值得一看的当属历史场景的模拟、复原。粤海关监督衙署半场景展现了年设于广州五仙门内的粤海关的风貌。

三角木架上,那面白底黑字的“钦命粤海关”旗帜静静垂立,与它背后古朴低矮的清代衙门和身着清朝服饰的官员相互映衬。再往后,是稀疏的老槐树撑着夕阳残缺、天色渐晩的灰蒙蒙的天。场景沉郁而静谧。还有瑞典沉船“哥德堡”号停泊在黄埔溎的模拟场景。斜阳残晖笼單着的码头上,这艘曾三次来到中国的巨大的“哥德堡”号静静停泊。石块层层堆积而起的堤岸被波浪轻拍慢打,粼粼碧蓝海水下,金黄的河沙泛着细碎的光。远处的海面上,泊满了各国帆船,桅杆与白帆交织,时有海鸥飞来,停在桅杆和麻绳上稍作歇息。木板铺就的码头上,穿着长衫或西装、顶着宽檐帽的商人煕来攘往,推着流动摊档的小贩穿梭叫卖粥粉面、咖喱鱼蛋……空气中漂浮的是热闹和喧嚣。

又有粤海关税务司的办公室场景复原。一切装修都是西洋式的。时光在这里倒退、定格:全套深棕色的家具,大办公桌、大背景书架、四脚圆座的围椅、图案繁复的烛台、转盘式的电话、碧绿灯單的台灯、斜卧在小墨水瓶里的钢笔、金色的敞口搪瓷痰盂……一切老式物件被凝固在这个小空间里,仿佛主人未远,随时会推门进来、坐下,一切工作又即将照旧运转。

这个建筑里几乎从一楼到三楼的房间都可供游人叁观。建筑物内,刷着黑漆发亮的楼梯扶手和冬瓜绿的护壁相互映衬,简洁明快,流畅典雅。走廊上铺设着细致讲究的花阶砖地板、彩瓷砖墙裙,悬挂着三个一组的吊,简素而庄重。粤海关大楼还是广州市最早釆用垂直电梯的办公大楼之一。

现存的电梯箱是按照原貌修建的“复印件”,电梯门是透明的,门口的黑色栅栏还是原件。栅栏两边衔接着雕花铁艺的扶手围栏建筑物内,举凡壁炉、地板、百叶门扇、下水管道等,都已经历了百年的岁月,却均维持着它们最初的面貌。特别是地板砖,几乎每一块都完好如初。粵海关博物馆甚至还专门请来有上百年历史的公司,根据当年的样式设计定做地毯,把地板砖都保护起来。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uohun123.com/lsqy/138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