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歌剧院古根海姆博物馆如何理解这些

发布时间:2024/12/29 12:12:31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如何理解建筑》一书的作者维托尔德·雷布琴斯基(WitoldRybczynski),是国际知名的城市历史学家、畅销书作家、建筑评论家,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荣誉教授。在这本书中,他通过介绍一些如今被称为“网红”的建筑,比如悉尼歌剧院、古根海姆博物馆等,和众多知名建筑师的设计理念与实现过程,带领读者深入体验建筑的本质。该书中文版近日出版,澎湃新闻获得授权摘录其中部分。

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统领建筑教育的巴黎美术学院制定了一种非常严苛的教学方法,来告诉学生该如何设计建筑。学生在拿到设计任务之后,被隔离在一个小房间里,没有书籍的帮助和外界的指导。他们需要在12个小时之内完成一份草稿或者初步的设计草图。这个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最开始就确定建筑设计的整体方案,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学生将对方案进行更深入地设计。一本学生指导手册上这样写道:“针对一个问题给出一个建筑设计的总体构图,是一种面对问题直击结果的态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依照这个计划,使建筑呈现出最好的解决方案。”虽然我们现在不再使用“草图”这个词了,但是“总体构图”(parti)却沿用至今,因为它体现了一个永恒的真理:伟大的建筑物往往是从一个单一的,有时是非常简单的想法发展而来的。

当你踏进罗马万神庙的那一刻,整栋建筑尽收眼底:一个大圆桶支撑起来的格子穹顶,阳光从正上方的穹顶圆窗照射进来。没有什么设计比这个更简单的了,但没有人会小看万神庙。万神庙由罗马皇帝哈德良于公元1世纪建造,是西方建筑中最具影响力的建筑之一。万神庙启发多纳托·布拉曼特设计出了圣彼得大教堂,启发克里斯托弗·雷恩设计出了圣保罗大教堂,还启发托马斯·尤斯蒂克·沃尔特设计出了美国国会大厦。

万神庙,罗马,公元年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纽约的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就是一个将单一概念贯穿于整栋建筑的典型。赖特考虑到曼哈顿昂贵的地价,认为这座博物馆必须是垂直的。他设计出了四个方案,其中一个是八边形的体块被固定在一个被螺旋式的坡道围绕的高耸空间,并在顶端设计有天窗。参观者可以乘坐电梯到达坡道的顶端,边向下走边欣赏沿途展出的艺术品。这个构思是如此简单,但无论我去多少次都会被震撼,并且每次都像第一次见到它一样兴奋。赖特把建筑的细节融到背景中,比如,螺旋坡道的栏杆是一片顶部为圆形的混凝土矮墙,坡道的地面就是简单的漆面混凝土。他解释说:“整栋建筑在视觉上没有突然的变化,它就像海边不间断的海浪一样,让你的视线慢慢随之移动。”

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

概念住宅

密斯·凡德罗在伊利诺伊州普莱诺(Plano)为伊迪丝·范斯沃斯医生设计的住宅,与菲利普·约翰逊在康涅狄格州新迦南的自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两栋住宅都提出了一个非比寻常的问题:如果住宅所有的墙都是玻璃会怎么样?它们都是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周末度假屋,并且都是单层的长方形盒子。范斯沃斯住宅长23.5米,宽8.5米。约翰逊自宅长17米,宽9.5米。两栋建筑都是工字钢结构。考虑到透明的房子应该尽可能地开放,因此两栋住宅的内部都没有柱子,分隔内部空间的就只有一个包含壁橱、厨房柜、浴室等生活必需空间的独立单元。这里并不存在传统意义上所谓的房间。

范斯沃斯住宅,伊利诺伊州普莱诺,玻璃屋,康涅狄格州新迦南,

尽管约翰逊先完成了他的住宅,但是他总是将最初的想法归功于密斯。约翰逊把这位德国建筑师当成自己的偶像,他曾跟耶鲁大学的学生们讲:“我不认为我的住宅是在模仿密斯,因为这两栋住宅完全不同。”约翰逊并不仅仅是在辩护——密斯设计的住宅场地位于河漫滩上,因此被抬高了1.5米,架在空中,这也是为什么它看起来像是悬停在地面之上;而约翰逊的住宅是扎扎实实建在地面上的。除此之外,它们还存在其他差异。密斯选用的都是奢华的材料,如凝灰石的地面和热带硬木镶板,而约翰逊选用的就是普通的红砖。约翰逊的浴室是一个圆柱形的体量,他说:“这对于密斯来说是最无法忍受的事情了。”密斯故意将玻璃房子的外立面设计得不对称,屋顶和地板在一端被延伸形成一个有屋顶的露台,而约翰逊则将他的四个立面设计得基本相同,每个立面的中心都开了一道门。最后一个区别是:密斯将工字钢涂成有光泽的白色,也就是传统花园亭子的颜色,而约翰逊的工字钢是亚光的黑色,这使他的房子看上去像一个在自然景观中存在的现代机器。

建筑师兼作家的彼得·布莱克观察到,其实约翰逊的住宅在概念上是很欧洲化的,像一个迷你的古典宫殿;而范斯沃斯住宅那种自由,以及光照和通风的方式都决定了它更美国化。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比传说中的更注重实用性,他在设计流水别墅(Fallingwater)时安装了纱门和纱窗。这栋著名的住宅是他为埃德加·J.考夫曼(EdgarJ.Kaufmann)设计的,位于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山脉。

流水别墅,雄跑溪,宾夕法尼亚州,

流水别墅同样是一个周末度假的居所,但是在功能上却比密斯和约翰逊的玻璃住宅要求更加严格,因为住在这里的是一个三口之家,还有经常到访的客人。赖特的新奇想法是把整栋建筑建在一块露出地表的巨大岩石上,利用悬臂结构将建筑悬挂于瀑布之上。据说他在某一个早上偶然地设计出了流水别墅,但是我认为他一定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无论是处理场地中交错的地势,还是建筑本身互相交叠的复杂空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供选择的材料也很有限:边缘圆滑的奶油色钢筋混凝土,粗糙的石墙和地面,还有就是被漆成切诺基红色的钢制窗框。据说这是赖特最喜欢的颜色。就这样,这位“老魔术师”用如此简单的一组配色施展了他的魔法。“老魔术师”是赖特的传记作者布伦丹·吉尔给他起的绰号。

历史上最著名的概念性住宅其实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圆厅别墅,它坐落于意大利维琴察的郊区。因为圆厅别墅有一个位于中心的圆形穹顶,所以也被称为“迷你万神庙”。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倾向于轴对称的平面设计。也就是说,如果假想一条穿过建筑中心的线,右侧的所有房间都是左侧的镜像。安德烈亚·帕拉第奥在这种轴对称平面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创造了两条垂直相交的轴线,从而设计出四个立面完全相同的正方形住宅。与此同时,帕拉第奥为每个立面都配备了一个柱门廊。由于该住宅地处山顶,因此从每个门廊看出去都有不一样的景色。这样一个严格对称的平面并不像它听起来那么不实用。八个房间都可以直接通向室外。位于中心的带有穹顶的会客室可以通过四个门廊的任意一个抵达。同时,无论会客室内发生什么,都不会影响到其他房间的正常使用。

圆厅别墅,维琴察,

获胜的想法

出于对知名度的考虑,建筑师,甚至是知名建筑师经常被要求参加一些建筑设计竞赛。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一场选美比赛。美国第一个建筑竞赛于年举办,此次竞赛的主题是设计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总统府。竞赛的评委会大多由建筑师组成,也有可能包括甲方代表或者赞助商代表。因此在此次竞赛中,评委由三个新联邦城市的专员和这栋建筑未来的使用者——乔治·华盛顿总统共同担任。托马斯·杰弗逊是当时建筑界公认的权威人士,凭借类似于圆厅别墅的设计位居第二名。竞赛的获胜者是詹姆斯·霍本,一位爱尔兰的建筑师。

该总统府设计竞赛当时只有九件参赛作品,而近代的建筑设计竞赛都有数以百计的参赛者。这类竞赛的评选过程都遵循一个完整的模式。评委们会先快速浏览所有的参赛作品,着眼于淘汰那些不满足竞赛要求的、未完成的、有明显缺陷的,或者看起来平淡乏味的作品。一旦将长长的名单删减到可控的范围,评委将利用余下的时间仔细研究剩下的设计作品,以便了解它们如何满足竞赛中的各项要求。评选的大部分时间可能都在讨论最后被筛选下来的两三件参赛作品。有些竞赛是分阶段的,在第一阶段被选中的参赛者会进入第二阶段来展示他们的作品。通常情况下,公开竞赛的参赛者都是匿名的。相反,如果是非公开竞赛或者邀请赛,评委都会被告知谁是参赛者。一般被邀请参加竞赛的人都会得到相应的报酬;公开竞赛的参赛者,除了获奖者和入围者以外,通常不会有任何报酬。

参与竞赛的最大挑战不是设计出一个经得起推敲的方案,而是如何在第一关不被淘汰出局。也就是说,赢得竞赛的关键是如何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最好的策略就是给评委展现一个易于理解,同时具备说服力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为什么竞赛的获胜者总是那些简单且具备出众想法的方案。悉尼歌剧院就是近代最著名的案例之一。

悉尼歌剧院,

年举办公开竞赛对外征集设计方案,在国际范围内征集了多个参赛作品。所有入围的作品都在着力于满足两个大演奏厅复杂的功能要求,但只有获胜者,丹麦建筑设计师约恩·乌松针对这个戏剧性的场地给出了一个抒情诗般的解决方案——大地像海浪一样翻腾着进入悉尼港。38岁的乌松当时没有任何建成的建筑作品,但是他跟随阿尔瓦尔·阿尔托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了他们的设计方法。大多数入围悉尼歌剧院设计竞赛的作品都采用现代主义的方形体块来处理这两个演奏厅,唯独乌松将它们置于一组如波浪般的混凝土外壳之中。

悉尼歌剧院竞赛的评委包括当时新南威尔士州公共工程部门的主管,一位当地的建筑学教授,还有两位知名的建筑师:一位是莱斯利·马丁先生,他是当时非常受尊敬的英国建筑师,代表作品是伦敦皇家节日音乐厅;另外一位就是埃罗·沙里宁。除此之外,评委会还包括几位当时美国年轻一代建筑师的领军人物。沙里宁是在第一轮项目筛选结束之后才到达评选现场的。他在翻阅那些被淘汰的参赛作品时一眼就看到了乌松的方案,并宣布:“先生们,这就是获胜者。”

沙里宁本人对混凝土外壳非常感兴趣,他当时刚刚开始肯尼迪国际机场TWA航站楼的设计,有可能是这个原因使他更倾向于乌松与众不同的设计。尽管悉尼歌剧院在施工过程中有一段劳神的过往:开支严重超出预算、方案被折中修改、建筑师退出,但这些都没有影响这座矗立在基座上的帆船式建筑的落成,并且它还成为20世纪伟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如何理解建筑》,维托尔德·雷布琴斯基/著金政延/译,浙江教育出版社·湛庐文化年12月版。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uohun123.com/lsqy/152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