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李渡,原来是诗仙李白渡江的地方

发布时间:2018-5-5 18:53:14   点击数:

在没去李渡之前,非常哥就非常兴奋地说“李渡是李白渡江的地方,你们去了之后一定要拍哦!”怀着这份期待与小兴奋,出发前往李渡镇

热闹的李渡镇街道

出发半小时左右,便到了李渡镇上,刚好遇见赶场天,街道虽然只是一条一眼能望到底的小镇,但是街道上摆满了摊位,人来人往甚是热闹

一到李渡镇,欣妹儿就被一个的摊位吸引了,这么多人围在这里看什么?

凑近一看原来是米花糖摊位。老板在一旁现炒糖汁,老板娘就在一旁卖米花糖收钱

欣妹儿一下车就跑去买了一斤米花糖,吃一块简直甜到了心里

看,现炒的糖瓜子哦,闻到就抿甜。如果不是李渡还有很多地方要去走走看看,欣妹儿绝对是拉不走的

拿着米花糖边吃边走,看到一位老爷爷摆摊卖一些老旧的物件

竹编的背篓和篓娄里装着打火机、罐装的樟脑球、脚边就摆放着“老黄历”,这些就是大爷的全部宝贝。

欣妹儿看到老黄历也去翻了翻,去翻翻意中人什么时候会来到身边

路过一对双胞胎姐妹,看到拿相机的是一位帅哥哥,便停住脚步害羞地配合我们拍照,面对镜头笑得好甜呀!

看见一个卖冰糖葫芦的阿姨,看到我们在拍照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把糖葫芦扛在肩上边走变卖是渠县的标志哦!

这两个穿一样颜色衣服的小朋友,你们猜她们在看什么?

欣妹儿以为她们俩是双保胎,好奇地问了句“你们是双保胎吗!”

其中一个小姑娘笑了说“不是,我们是好朋友。”好吧,原谅欣妹儿脸盲,没认出来

现在知道她们俩在看什么了吗?

看她吃棉花糖的样子欣妹儿直吞口水,正打算买一个棉花糖却被拉着走了…

李渡镇的农贸市场保留了最朴实的气息,卖衣服卖肉用的是石墩摊位,卖水桶鞋和衣服的点儿都没有过多的装饰。

前脚刚刚踏进菜市场,就闻到肉包子的香味儿了,往前走几步就看到一家包子铺。买包子的客人与他们都很熟悉,买了包子还要摆哈龙门阵

这是一家夫妻包子店,前几年从外地回家就开始打理开了一家包子铺

“时间过得太快,儿女已经长大,我们就回家做点悠闲的生意过过慢日子”,这是他们心里的想法

阿姨对着我们做出了剪刀手,好可爱呐!

快看这巴掌大的包子,是不是好想来一个?回办公室,兔子看到照片就喊“这是馒头哇?”把糖包误认成馒头,兔子见识少,我们不要怪他

路过一个中药摊位,在好奇心驱使下,欣妹儿跑到摊位前左翻翻右看看,摊主何大哥看到欣妹儿这么好奇就来给我们介绍中药的名字

这个小斧头和木头板可是陪伴了何大哥三十几年了,斧头用得发亮,木头板也留下了砍药材的道道痕迹

欣妹儿给你们出个题,猜猜这是什么中药材,是用来干什么的?

在热闹的街道后面,有人家在用鼎锅煮饭,这么架起来煮饭欣妹儿还是第一次见,真的感到惊奇

路程继续前行,走在石梯上,当然要拍照呀,看同事给欣妹儿拍的照片,是不是感觉好文艺,欣妹儿也就在这环境浓厚古朴气息中假装文艺一下

穿过这条石梯,转弯处又是一条石梯。李渡的朋友们,知道这条石梯走完通向哪儿吗?反正欣妹儿看到石梯就噔噔地往上跑

走完这条石梯,眼前一亮,原来到了李渡中学

李渡第一中心学校

巍峨的红色校门伫立在李渡最高处,让人眼前一亮,随之便有一种威严的气势扑面而来。学校前身是一座“禹王庙”,修建于嘉庆年间(—),解放后建立学校

走进校门,映入眼帘就是茂盛的花草树木,虽然是在冬季,也带来生机勃勃地魅力

花坛两边的树木修建得很整齐,一簇一簇的小数木点缀让学校显得更有活力,去的时候是周末,学校很安静,只有几个施工工人在修建学校

你们知道这个圆形的地方以前是什么吗?具学校一位老师给我们讲这里以前是禹王庙的正殿。一座庙最热闹、最辉煌的地方就是正殿,人来人往、灯火通明异常热闹

随着历史的变迁,学校的扩建,原来辉煌的“禹王庙”被拆,以前的功德碑也被移走不知哪儿去了,只剩下这两颗嘉庆年间的罗汉松和银杏树

这颗银杏树超级大,老师说几个成年人围起来才能把树干抱到

在学校的远光运动场地,有两个小朋友在打乒乓,看他们打球的姿势和专注的神情,是否看到小时候自己的影子了哇?

看到他们打得这么高兴,欣妹儿也跃跃欲试,上去打了3颗球,结果惨败糗大了,还好相机没抓到惨败的结局,留下一张像模像样的照片

这个奶娃娃和哥哥一起出来耍,这么小就接触体育运动,以后哦身体肯定棒棒哒!最后你们来猜猜是男是女呀?

学校不是很大,站在学校中央便可把整个学校尽收眼底

不如从这种视角来一张照片,是不是看得更明白?

同学,还记得你的语文老师吗?张老师刚刚从菜市买菜回来就碰到我们,知道我们的来意后开心地带我们在学校转悠,感谢老师为我们介绍学校的一些过往历史

寂静的李渡老街

告别学校,沿来时的石梯往下走,便是李渡的老街。这里还有人居住在学校附近的老房子里,还有一位大叔在翻自家屋顶的瓦

李渡的老街,采用适合居住的设计,两边都是房屋,中间只有一条不宽不窄的青石板

住在老街的人,对外来人没有一点有防备,反倒是给我们介绍起老街的过往,这样的人让欣妹儿想起了《桃花源记》的一些片段

好客的崔大爷看见我们在老街拿着相机,主动上前来为我们解惑

从交谈中得知,崔大爷所住的这条街道在乡志记录叫“上龙街”,现在挂的牌子称为“枣树梁子”。

崔大爷住在这条街几十年,从小就随父亲搬到这儿来住,崔大爷的父亲是李渡学校的一名教师。崔大爷一直住在这条街道上,年老了就养条小狗逗逗狗,和街坊邻居聊聊天

在房屋一隅用竹篱笆围起来养鸡也是一种不错的想法哟

住在小巷里好像也还不错,去集市上买零食也近,欣妹儿看到吃的就流口水,但是不能小娃娃抢零食吃,因为祖国的花朵要一起爱护

欣妹儿和同事一路走走拍拍,突然在街道上发现了惊喜——一个老剃头匠在帮顾客剃头发,快来近距离感受下

具有一门独特手艺的技师称为匠人,这门剃头老手艺,现在能见到的已经不多了

邓爷爷说,他清楚记得他是从66年三月初二开始在这儿剃头的,算一算也有51年了,真称得上是老匠人

独爱这中剃头发的爷爷们在门口排起了队,邓爷爷和他们都比较熟悉了,在等待的过程中悠闲的摆起了龙门阵

看,这可是邓爷爷以前剃头发的宝贝哦,现在都找不到这些老物件了,邓爷爷保存的特别好,小心地拿出来给我们介绍

看出来什么差别没?一个剃刀有弯度,另一个没有哦,这两把剃刀刚打磨出来是没有差别的都是平滑的刀面,而一把用得太久了就有了弧度,留下了剃头的痕迹

这种藤椅你坐过吗?夏天坐起超级凉快哦

你在洗衣台上洗过衣服没?欣妹儿小时候还不够这么高就在洗衣服哦

这条小奶狗看到我们有点疑惑——他们是谁?

在老街里兜兜转转,看到好多这样的石梯,踩着石梯就仿佛走在街道辉煌的时光中

这位老中医,住在老街里的街坊应该都认识他,孙爷爷是祖传3、4代的中医,现在退休在家中研究改写孙氏族谱,说着就向欣妹儿展示了孙氏族谱

岁月催人老,热情在心间。虽然孙爷爷头发花白,做了几十年的中医现在也退休在家照顾亲人,但他依然还在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李白渡江码头

走出老街道,视野豁然开朗,眼睛所见之处都是绿色,呈现出田野间的一片生机。一条河流横卧在田野边,远方的河流上飘着青烟,似仙境

这一颗老树不知道多少年了,树干都这么长这么粗壮了。这颗老树可能见过当年李白渡江的场景,不知道岸上有没有朋友相送

石梯上布满泥沙,河堤边还有客船,河对面的人家逢赶场天就乘船过河到镇上赶集

临河而居的人,打鱼是生活的一个来源,渔网就是一个渔夫的“饭碗”,每次用完渔网后都要小心仔细地清理。兔子说他家曾经就是靠打鱼为生。每次收网的时候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在进入李渡管辖区域的路口,立着“李白入川,宕渠摆渡”的石刻,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石刻,但是证明李白真实来过

李渡除了李白渡江石刻,还有一个人皆敬畏的石像,当地人称——石老爷

一位小粉丝告诉欣妹儿石老爷很灵验,以前学习不好去拜过石老爷,学习成绩就变好了

热闹过后的街道显得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新修房屋的巷道水泥路比老街青石板铺出的道路更平,车辆来往更方便

在李渡镇的街道,这棵长在路中央的树是李渡镇的标志,这么望过去好像一只扬帆起航的帆船,枝繁叶茂寓意着李渡镇欣欣向荣的一番风景

一个乡镇的故事太多,欣妹儿半天走不完,李渡终究是你心中的那份牵挂,那里有你的亲人和故事,把你心中难以言喻的情感,试着说一说









































中医如何治疗白癜风
那里治疗白颠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uohun123.com/lsqy/87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