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www.txbyjgh.com/axhd/m/2081.html 在陆家嘴云端高楼凭栏看上海城市巨变;广阔无垠的海面上,数艘帆船竞渡;鲁迅存书室旧址里,一段“追光岁月”定格在画面上……第九届上海市民艺术(美术)大展昨天在杨浦区毛麻仓库开幕,件作品展现都市风情、百姓生活、民族特色、地域风景等不同题材,参展者用不同的艺术形式热情描绘上海独特的城市精神风貌与新时代上海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图景。 创作水平日益提高 上海市民艺术大展作为历经十六年培育与发展的市民“双年展”艺术活动,已成为上海地区具有群众性、综合性、权威性的品牌艺术大展。本届大展以“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得到沪上美术、书法、摄影爱好者的积极响应。经过半年多筹备,共收到来自全市的件作品,经过各级评选,最终遴选出件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三个专题展于9月至11月分别在杨浦区毛麻仓库、奉贤区九棵树艺术中心、静安区文化馆三个展区相继展出。 在美术大展中,件作品入围,其中80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作品奖。评委认为,相比前几届大赛,美术作品的群众基础越来越扎实,国画、油画、版画、农民画、漆画等几乎囊括所有类型,体现了不同画种的群众基础。版画被评委公认为质量高的画种,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主任、评委姜建忠评价“达到了专业水平”。毛麻仓库这个展览空间也为本届大展参赛者提供了更多创作可能性——作品尺幅更大,两米四的尺寸与全国美展接轨,使得更多大幅精彩作品加入。 此次展览中,不少现场作品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比如司尚林的《中国式地图之上海》以地图为图示语言,采用双层叠加的呈现模式,让观众直观看出百年间中国由积贫积弱到经济腾飞的巨大发展变化。徐增英的版画作品《嗨!魔都!》以鸟瞰视角表现上海浦东、浦西两岸的景色。现实中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森林、滔滔不绝的黄浦江水,在艺术家的刻刀下转换成绵密、充满温度的线条。今年大赛也吸引了一批院校学生加入,更不乏在全国、上海各类大展上的获奖作者。 “今年无论参赛数量和参赛质量都高于往届。”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亚平曾参加过多次评审,他认为,本届作品在主题性与艺术性上更突出,内容更丰富,表现方式也更多样。他分析,群文艺术创作水平日益提高,和当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创作条件日渐提升有关。以往,画家为了采风要跋山涉水,有时要坐几天几夜的火车。近年来,上海日益繁荣的美术展览和艺术生态,给艺术爱好者提供滋养。上海市民艺术大展也成为许多业余爱好者展现自身风采的平台和走向专业道路的起点。 留在上海的理由 今年众多作品在主题上集中反映了意气风发的市民生活,展现欣欣向荣的城市景象。比如马婕的《翱翔的青春》描绘了跳伞这种极限运动场景,张力足、动感强,人物表情生动,也体现出当代年轻人勇于挑战、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冯正安的《看东方》则展现了典型的上海都市风貌,对这座城市的热爱洋溢在画面中。 来自嘉定的陈昊以《高贵的单纯》获得一等奖,他在天华学院担任美术教师,“单纯”也正是他在教学时对学生们的画面要求。陈昊已经是第六次参加市民艺术大展,从入选到两次获得三等奖,再到如今拔得头筹,这一展览见证着他的艺术成长。 在刘亚平看来,以专业、包容的标准来评选作品,“不拘一格降人才”,也是上海市民艺术大展的一大特色。展览在征集时不设门槛,生活、工作在上海的普通人都可以投稿。“这2万多件的数字是不得了的,尽管最终能入选的只是少数,但参与度非常重要。只有参与了,才会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