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刊发于《中国国防报》)“撞它!全体抓紧!”,俄罗斯海岸警卫队的“顿河”号上,舰长下达的命令简单有力,排水量吨的远洋拖船依照命令,坚决的撞向航线前方体量明显小上一圈的乌克兰海军拖船,随着尖利的摩擦声响起,刻赤海峡内,俄乌两国海上冲突再起。“撞击战术”,这种宛如海上拼刺刀的战法,通过媒体公布的现场视频,再次进入我们的视线。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海上冲突使用舰首的“撞角”,或者叫“冲角”,以敌方船只脆弱的侧舷水线为目标,通过冲撞破坏船体和龙骨,使之进水沉没或者丧失航行能力的做法,也就是“撞击战术”,是海战史上最早成型的战术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朔到公元前8世纪。雅典时代的酒器上最早描绘了带有撞角的战舰形象,稍晚一些,在亚述帝国辛那赫里布时期的宫廷浮雕上也出现过带有撞角的战舰,公元前7世纪,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墓上的铭文对战舰撞角也有所记载。撞角文物直到公元前3世纪,撞角一直是腓尼基,希腊和罗马战舰的标配。装备有撞角的人力划桨战舰曾经统治了整个地中海。人工推进的灵活性让战舰得以进行精确的撞击,并且在碰撞之后可以迅速的后退,以避免被受损的敌舰拖带着下沉。在第二次希波战争萨拉米斯海战中,雅典人即依靠其三列桨座战船搭配快速撞击的战法,以劣势的兵力获得了对波斯舰队的决定性胜利,成为整个战争的转折点。带撞角的战船公元前3世纪后,罗马海军开始装备俗称“乌鸦吊桥”的接舷吊桥,接舷战成为那个时候海战的主旋律,冲撞战术渐渐谈出海战主流。千年之后,年的勒班陀海战,成为海战史上最后一场以桨帆船为主的大型海战,开启了海战的“风帆时代”,此后的海战战场,火炮成为最具威力的武器,配备重炮的风帆战舰组成的战列线,让冲撞战术彻底失去了战术价值。冲撞战术在十九世纪中期,伴随着蒸汽动力的引进,迎来过一次短暂的复兴。那个时候,海军舰艇开始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这为舰艇提供了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机动性,让撞击再次成为一种切实有效的攻击手段。同时,铁甲舰的出现,让战舰的防护性能在与火炮的对抗中占据了上风,也让撞击战术超越火炮成为海战中最有攻击力的一种手段。各国海军的蒸汽战舰纷纷装上了撞角,甚至诞生了专为撞击而设计制造的所谓“撞击铁甲舰”。一时之间,撞击和炮击,在那个时代的海战中平分秋色。南北战争中的撞击铁甲舰年的利萨海战,可能是撞击战术在海战中最高光的时刻。在装甲舰之间的炮战未能奏效的情况下,奥匈帝国的旗舰“斐迪南·马克斯大公”号装甲舰通过撞击意大利海军的“意大利国王”号装甲舰,将其击沉,赢得此战的胜利。利萨海战不过,随着火炮技术的快速发展,撞击战术很快再次失宠,让位于远程炮击为主的海战模式。影航行性能和航行安全的撞角在进入20世纪后,已经很少出现在现代舰船上了。虽然没有了撞角,但是撞击战术还是会不时的出现在海战之中。有记载的最后一次大型战舰之间有意为之的冲撞作战是在日德兰海战中,德国的拿骚号战列舰撞击英国海军的喷火号驱逐舰,这次撞击并没有能够击沉英国驱逐舰,凭借较好的机动性,喷火号避开了拿骚号的直接撞击,虽然在擦碰中受损严重,但还是得以逃脱。年,英国海军的萤火虫号在遭遇入侵挪威的德国海军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时与之相撞,萤火虫号的舰艏被折断最终沉没,成为最后一艘在战争中被撞沉的大型水面舰艇,不过根据当事人的证言,这次碰撞并非故意,也就很难被认作是撞击战术的应用了。二战中,还有不少水面舰艇撞击敌方潜艇,以及小型快艇之间互相撞击的战例,成为撞击战在海战中最后的绝唱。二战中冲撞潜艇受损的英国战舰二战以后,冷战之中,在大国博弈的水面上下,冲撞战术成为大国之间摩擦角力的一种方式,既能避免“热战”,又能彰显立场,两个超级大国军舰之间的碰撞不断。其中最著名的还要数年,苏联海军小型战舰无惧吨位差距,冲击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的战例,苏军战舰在执行撞击前发出的“我舰奉命撞击你舰”的通讯,无论真假,成为至今让人津津乐道的冷战名言。美军拍摄的“我舰奉命撞击你舰”第一人称视角的“我舰奉命撞击你舰”冷战之后,虽然各国在处理海上争端时都显得更为谨慎,使用枪炮直接开火的场景极少出现,但是在存在海上争端的国家海军或者海警之间,冲撞摩擦还是不时出现,这次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海上冲突就是最好的例证,古老的撞击战术,在当今的海洋格局下,难道又迎来了新的复兴机会?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uohun123.com/fcgz/152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