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在与伤病疼痛做斗争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另一个潜伏的隐形杀手…… 作者:华莹奇 来源:医学界骨科频道 世界冠军的坎坷夺冠路 奥运比赛如火如荼,中国的体育健儿们在场上奋力拼搏,里约赛场传来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这些天,人们将视线集中在了帆船运动员徐莉佳的身上,除了为她加油,人们还注意到了她艰辛的夺冠之路。 今年29岁的徐莉佳的运动生涯充满坎坷。她先天听力弱于常人,左眼远视,经历过17米巨浪逃生,还曾经不幸罹患骨肿瘤,一度暂停训练,错失了参加雅典奥运的机会,甚至面临终结运动生涯的风险。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 人民日报)骨巨细胞瘤知多少 从新闻中我们了解到,徐莉佳所患疾病为骨巨细胞瘤。肿瘤将她的左股骨吃空了三分之二以上,以至于她不得不停赛接受治疗。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骨肿瘤,但是具有一定的潜在恶性可能,治疗不彻底,有较高的复发几率,并且有一定发生肺转移的几率,因此,临床将它定义为“交界性肿瘤”。 (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20-45岁的年轻人群,女性较男性患者稍多见,并且在亚洲的发病率高于欧美,好发于临近关节的部位例如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远端,也较常见于骨盆和骶骨。 骨巨细胞瘤的起病比较隐匿,只有当病灶较大时才引起明显的症状而被发现,有的甚至直到肿瘤对骨骼的侵蚀引起骨折后就诊才发现病灶。骨巨细胞瘤的主要成分为具有破骨能力的多核巨细胞,因此可对骨骼产生溶解性的破坏,造成疼痛和骨骼强度减弱,从而有病理性骨折的风险。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以手术刮除或切除为主,手术的彻底性决定了术后的复发风险,对于邻近关节,病变破坏范围过大,有时需要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一般不需要截肢。 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预后非常重要,对于运动员来说,有时不可因为习惯于伤病的困扰就忽视了就医检查,而耽误了治疗的时机。 对于脊柱骨盆和骶骨位置的骨巨细胞瘤,治疗则稍微复杂些,因为涉及周围许多重要血管和脏器,手术难度比四肢更高,有时难以达到满意的切除范围,因此这些位置的骨巨细胞瘤术后并发症率及复发率较高。 (骶骨巨细胞瘤CT) 可喜的是,最近年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了骨巨细胞瘤病理机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名为RANKL的蛋白对于骨巨细胞瘤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开发出了相应的药物抑制剂,药物上市后,临床治疗骨巨细胞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使很多体积较大无法切除的肿瘤获得了控制甚至手术的机会。 这对于运动员来说尤为重要,与普通人相比,除了切除肿瘤,还要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尽可能保留功能。这些新治疗方法的产生,使骨肿瘤的治疗向着微创化进步,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骨肿瘤:伤病背后潜伏的杀手 除了骨巨细胞瘤以外,还有其它一些常见的良性骨肿瘤也可能发生在运动员身上,而且由于运动员、教练缺乏警惕,常常将肿瘤带来的疼痛与运动伤痛混淆。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 徐莉佳,目前在里约奥运会参加帆船比赛的她必须忍受肩部旧伤的折磨。运动员们常与运动训练造成的伤病做斗争,伤痛炼成了他们坚强的意志,以至于有时对自己的疼痛习以为常。)笔者曾收治过一个武术运动员,主诉为大腿疼痛,但他总以为是练武时的拉伤,只是总也不好,拍了片也没异常,后来医院骨肿瘤科就诊,才发现其实是一种非常小的骨肿瘤,称之为骨样骨瘤,普通X光片很容易漏掉。 (骨样骨瘤) 骨样骨瘤也是一种发生于年轻人的良性骨肿瘤,其治疗方法有手术、微创等等,考虑到运动员的特殊性,最后采用磁共振聚焦超声无创治疗,对病灶进行了有效地消融(详情见“阅读原文”),患者很快就恢复了训练。 总的来说,骨肿瘤好发与青少年及年轻人,正是大部分运动员们的黄金年龄段。回顾历史,因骨肿瘤结束运动生涯,甚至失去肢体和生命的运动员也不是少数。 比如08北京奥运火炬手金晶,年幼时因恶性骨肿瘤截肢: 参加过北京奥运的美国花样游泳运动员MeghanKinney罹患骨肉瘤: 韩国短道速滑名将卢珍圭也因骨肉瘤而接受手术: 上海CBA希望之星徐咏因骨肉瘤不得不更换人工关节: 对于骨肿瘤,我们应当提高警惕,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笔者衷心希望不幸罹患骨骼疾病的运动员都能像徐莉佳一样,重新驾驶自己喜爱的风帆,在人生的航程中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最后,祝徐莉佳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克服伤病困扰,在奥运赛场上再创佳绩! 投稿邮箱:yxjguke yxj.org.cn来稿邮件主题为: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 鐧界櫆椋庝笓绉戠殑鍖婚櫌鍖椾含鐧界櫆椋庢渶濂界殑涓撶鍖婚櫌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uohun123.com/fcgz/75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