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百年风云三座大山,一场转型阿尔法工

发布时间:2024/12/31 11:16:48   点击数:
规模、成本、效率以及数字化转型,是每一家快递企业都需要面对的现实。年的一个夏天,武汉三镇大雨倾盆,本地巨富方文奎却烈日灼心,困坐愁城。身为汉口头部货栈聚升昌的东家,方老板在春夏之交,从浙江下单订购了一批海参、火腿、绸缎和茶叶。为保物流迅捷,方老板选择了英商太古洋行下设的快递公司,由上海发运汉口。这个选择,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那一时期,快递公司官称“揽载行”,英商太古拥有多艘火轮船,下设的揽载分行遍布长江和沿海口岸,在上海、南京、宁波、汉口码头都有专用仓库,库内配备双辕马车、青壮民伕。只待货物一到码头,即可入库分拣,转运派送,直抵上门。轮船一响,黄金万两。但方老板等了二十多天,还是没等到他的货物。这可急坏了他,因为绸缎怕虫吃鼠咬,茶叶怕受潮失香,火腿海参可以久放,但需要向几家大饭庄赔偿违约金。万般无奈之下,他动用了官方的驿卒驿马,沿着长江一站站查下去。在客户人工查单的同时,太古洋行也察觉到了事态有异,这显然是严重的链路延误,更糟的是,公司并不清楚这艘船身在何处,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在两方的联合调查下,船最后还是被找到了——因为蒸汽机零件损坏,轮船卡在铜陵与池州之间的江面上,动弹不得。面对满腔怒火,扬言申诉的方老板,太古揽载行的客服人员应对得法,他们就地调来帆船,将货物移仓发运,并承诺照价包赔损失。一场发生在快递公司和客户之间的纠纷,总算告一段落。一百多年过去了,方老板和太古洋行都消失在历史的云烟中。快递公司的运输工具,也从火轮船跃升到航空与高速公路,物流与快递行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然而,太古洋行当年面临的问题并没有消失:如何掌控自己的物流网络,如何让它高效稳定地运转,如何观察、预防、统计链路延误、全程时长波动这些难题......这些难题的解决方案,直到今天才开始浮出水面。促成这一切的,既有快递企业内部的改良,也有大工业思维与互联网工具的跨行业冲击。这些变化汇聚在一起,便是属于快递行业进步的故事。01规模就是力量从上海虹桥机场下飞机,乘车半个小时可以到达青浦区的华新镇。一进华隆路,圆通速递(.SH)的总部大楼便出现在眼前。那是两栋十六层的联体建筑。它的脚下,是18万平方米的转运中心。站在大楼16层的办公室里,转运中心巨大的屋顶一览无余,即使在夜晚,也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卡车,穿梭在园区的黑色干道上,留下白色身影。关于圆通速递的故事,相信每位读者都看过很多:年,创始人喻渭蛟蹬着自行车送快递,双手长满冻疮;年,在过年吃不上肉的状况下仍然咬牙坚持;年,他叩响了马云的办公室,在邮政每单快递费24元、民营快递每单18元的背景下,决定以12元的单价与淘宝合作;年顶住压力,斥巨资布局航空、建设空运能力。这些故事表面看起来像是一部励志创业史,但串联起来,整个快递行业发展的路径却隐约显现其中:在需求初生之时入场——熬过市场的发育期——抓住需求爆发的机遇扩大规模——寻求能力的增长。圆通速递的故事,其实是中国快递行业的一个微缩样本。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快递行业经历了数轮龙头转换,每一次转换的背景与机遇虽然不同,内因却高度一致:通过做大规模、提升效率来压低单票成本,再换取更大市场份额。年以来的市场竞争,基本上是沿着这个逻辑来运行的。华泰证券研究所曾经以年到年为边际,勾勒过一条“三通一达”的运输成本曲线。在日均包裹量不足万票的时候,单票运输成本约为1-2元;当每天的业务量超过万票时,单个包裹的运输成本会下降到0.6-0.9元。人人都清楚,电商行业离不开快递,它是完完全全的刚性需求。这意味着哪怕是价格的微小波动,也会引起供给的大幅变化,最终体现为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所以在过去几年里,快递行业常常出现价格竞争,和这种特性不无关系。所以形成了快递行业固有的特性:它高度追求规模效应,规模越大,运输、仓储和人工等资产的利用率越高,快递的单件成本越低,可以拿来出让的利润空间也就越大;同时,快递行业又面对着空间巨大的增量市场,在高景气度带来的增长诱惑面前,没有竞争者可以轻言放弃份额争夺。这造成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快递企业的单票收入一降再降,快递上市公司的营收与市值却连年新高;快递板块的分析师总是让医药分析师感到嫉妒,因为他们不需要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uohun123.com/fcjq/153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