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航行的宝船到底有多大,真的堪比

发布时间:2021-8-24 12:29:50   点击数: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m.39.net/disease/a_5426407.html
文:鼓浪隐士

明永乐皇帝,为了彰显大明帝国的国威,派遣心腹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创造了中国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显示了中国明朝初期,在造船、航海等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01

不过郑和下西洋却存在一些争议,尤其是关于郑和旗舰——宝船的大小问题。而且很有趣的是,不少历史学家从史料(《国榷》、《明史》等等)记载出发,“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长米,宽60米,预计排水量吨),认为其代表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造船水平。

学术界对此表示一致同意,郑和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记载,出自郑和的通事(翻译官)马欢的《瀛涯胜览》。由于马欢是郑和下西洋的见证者,其记载肯定靠谱,因此后世的谈迁、张廷玉等史学家都引用了这部书籍,记载了郑和宝船的样式。这也是当前一些史学家认定超大型郑和宝船的重要原因。

而工程专业的学者却从船舶制造技术,驾驶技术等等方面出发,认为史料记载有误,郑和宝船并没有那么大。比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槱就指出“不存在这样大尺度的航海木帆船;郑和航海不需要这样大尺度的船;直到今日仍然不可能造出这样大尺度的木帆船;这样尺度的船既不适于航海,又无法仅依靠人力操纵驾驶”。

02

而且后来根据一些学者(如中国社科院的万明)研究发现,目前可知最早的《瀛涯胜览》版本(正德二年(年)艺海汇函本,嘉靖二十一年(年)国朝典故本)并没有关于郑和宝船大小的记载。“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在《瀛涯胜览》出现是嘉靖后的事。因此这个记载并不一定就是原始记载,可能是后人加入的。

而成书于万历年间的罗懋登所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这部神魔小说,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uohun123.com/fctd/12441.html

------分隔线----------------------------